9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如何评价德国博主海雯娜「中西方对成瘾物的认定差异是基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观点?

周卓峮
319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西方另说,我单说中国语境下的“反毒品”话语的来源。


清朝灭亡后,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采取的都是“1840史观”,也就是“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但近代以来一下子不行了,被西方人打成了半殖民地”。这种历史话语必须寻找一个转折点,作为“屈辱史的开端”,这个开端上的事件,就会被赋予很多额外的情感。例如,朝鲜/韩国选择的是“1875史观”,认为日本军舰骚扰釜山等地的“江华岛事件”是朝鲜近代史开端,所以日本在他们的“民族感情”中就扮演了特殊角色;日本选择的是“1853史观”,把黑船来航视为日本近代史开端,所以一度也有强烈的反美倾向。


说回中国,清朝当权者其实并没有把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岛看成很大的事,民间就更没有这个意识了——事实上“国家危亡”意识真要说起来,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才变得极度强烈的。但是在后世的民簇发明家那里,鸦片战争不仅导致了“神圣的国土被分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转喻,在这个转喻之下,国家被拟人化了,清朝变成了一个面黄肌瘦的烟民形象,“毒品的成瘾性很难戒断”也就变成了“为什么一个曾经世界第一的‘民族’突然堕落了”的看似合理的原因。


而之后的政权,越是在强调1840年史观的那种黑格尔式民族史的时候,就越会把鸦片(以及从鸦片外扩出去的其他“毒品”)问题放置于一个神学的位置。


要我评价,烟草比大麻危害性大多了,早该管管了!

编辑于 2024-04-12 17:22・IP 属地美国
不愿透露姓名的乱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