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就做志愿者!”青春志愿之风吹遍这座城~

志愿云 2024年08月31日 11: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抹志愿红,满城文明风。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指出“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在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征程上敢闯敢试,持续为全国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改革创新经验。如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精神蔚然成风,团深圳市委凝聚381万“红马甲”、1.67万个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志愿服务向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发展,活跃在深圳大街小巷的那抹青春“志愿红”点亮文明典范之光,成为城市发展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制度支撑:率先建成“志愿者之城”

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30多年来深圳赓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开创了志愿服务事业多项全国第一——内地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张电子志愿者证、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基金会……2016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建成“志愿者之城”。

1989年,19位深圳志愿者在团深圳市委设立的维护青少年权益服务中心推出青少年信箱,随着时代发展又开设了“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青少年分忧、解疑,维护其合法权益。

由于热线需求量太大,人手很快不够,第二年,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后更名为“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成为内地第一个义工组织,这也被评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具影响力的深圳十件大事”之一。

2005年,深圳用好特区立法权,出台全国首批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标志着深圳志愿服务向法治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也要立法。我和同事一起对照着字典,反复修改了30多稿。”深圳首批19名志愿者之一、深圳市义工联原党委书记巫景钦回忆说,我们一本一本地翻阅世界各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律条例,啃下语言不通这块“硬骨头”,并拜访了多位法律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深圳义工服务条例》。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深圳加强顶层设计,将建设“志愿者之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

2011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指引》等重要文件,明确了深圳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2015年,深圳市委再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者之城”建设的意见》,为深圳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指引前进方向、明确具体举措。

在《深圳义工服务条例》的基础上,深圳逐渐形成“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工作指引”的规范体系。制定《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服务标识规范使用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出《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办法》《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深圳市志愿者河长工作方案》等重点领域工作指引,实现志愿服务规范管理、精准施策,做到志愿服务有法可依,有指引可操作能落地。

组织引领:构建五级体系助力基层治理

志愿服务的种子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鹏城大地播撒,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唐治红是深圳坪山的一名民间河长。2017年,在坪山区群团工作部和水务局的组织动员下,唐治红申请成立了龙田护河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凭借多年的巡河经验,他创新总结出日常巡河护河“一看、二闻、三拍、四传”的使用要诀,每天坚持早晚两次在小区、市场等公共场所开展治安巡逻、巡河护河志愿服务。

深圳市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在深圳市成立“1+11+N”绿美深圳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认种认养、林地抚育、垃圾分类、公园导赏、自然宣教等生态保护志愿服务。

8月5日下午5点,大暴雨过后,龙田社区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第一响应”,发现大窝村红绿灯公交站台等地有树枝断裂,妨碍行人、车辆正常通行,志愿者们立即清理排除了隐患,方便广大群众安全出行。唐治红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了日常开展志愿活动的点点滴滴。

像唐治红一样,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在各级团组织的引领下,成长为党委领导下参与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深圳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建立4189个市级组织,1852个区级组织,831个街道级组织,6211个社区级组织,2548支小区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社区小区基本单元,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00%覆盖。

今年1月20日,央视《新闻周刊》关注深圳AED急救经验,介绍了深圳志愿服务在急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18年底,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在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成立,超过8000名外卖骑手经过培训披上“红马甲”、化身“急救侠”。

今年,深圳推动构建“5分钟救援圈”志愿服务参与机制,计划培训公共安全志愿者10万人次,推动300个深圳志愿服务站配备急救AED设备,筑起深圳公共安全事业防线。

深圳志愿服务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体系,立足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药安全、助老助弱等19个基层治理领域,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成立消防救援、统计调查等专业志愿服务队1100余支,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有效补充政府公共服务力量。

礼遇共享: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文明氛围

深圳率先搭建了志愿服务激励体系,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关于“健全星级认定制度,进一步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的规定。

对服务时长100-3000小时的志愿者进行一星级到五星级、百优志愿者认证,激励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更多人向上向善。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志愿服务礼遇计划,实施三批次40项礼遇举措,涵盖暑托服务、健康体检、交通出行等方面,惠及志愿者80万人次。

为了让“志愿者之城”文明风尚更深入人心,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中关于“创作志愿服务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广告”的规定,深圳创新推出“志愿者QQ”公益形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巴士等志愿文化品牌。学雷锋志愿服务巴士——M191公交车内设置专区展示了“志愿者礼遇计划”等深圳志愿服务创新举措,成为横穿深圳东西端的文明宣传窗口,营造了“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崇尚志愿者”的文化氛围。


点点水滴汇成爱的海洋,奉献之心结出文明硕果——


深圳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多次荣获国家级表彰奖励。深圳市义工联合会连续获评第四、五、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团深圳市委社区和志愿者部干部王炜炜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志愿者邓春丽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石欣等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腾讯志愿者协会等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阵地融合:打造“志愿+”跨界服务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深圳率先跨界构建“党建+、行业+、科技+、赛事+、文化+、宣讲+、金融+”志愿服务模式,拓宽社会动员渠道,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赛事+志愿服务”打造“志愿者之城”最亮眼城市名片——


火热的8月,巴黎奥运会,体育健儿赛场上激战正酣,赛场外来自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学生吴岑和李一川来到巴黎为奥运会提供志愿服务。吴岑为多哥国家奥委会提供必要支持和信息咨询,李一川为汤加代表团提供日常生活翻译、指引等志愿服务。

“作为来自深圳的志愿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深圳志愿者精神,让我特别自豪!”吴岑说。

深圳持续做好文博会、高交会、深圳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展会志愿服务保障,探索“专业志愿者+属地志愿者”相结合的“分兵团作战”工作模式。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制度设计,组建志愿者工作专班,招募培训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突出的志愿者,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保障,以重要活动和大型赛会为依托,打造赛事展会志愿服务品牌,为深圳青年激扬青春、挺膺担当搭建广阔舞台。

今年4月,2024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在深圳龙岗举行,深圳共有499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此次赛事。他们用心、贴心、耐心的专业化服务温暖了每一位运动员、观众和技术官员。

“行业+志愿服务”助力精细化社会治理——


深圳市天使家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理事长高利利在深圳做志愿者13年,从一位与公益事业结缘的普通女性,成长为民间公益组织带头人,至今,高利利带领的深圳市天使家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志愿服务队已累计救助帮扶超过7700个脑瘫儿童困境家庭。

针对社区“一老一小”服务难点,深圳市各级团组织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医疗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健康科普、义诊问诊等志愿服务,开展困境青少年学业支持、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推进各行各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科技+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


“志愿深圳”信息系统持续完善。项目发布、招募流程优化,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精准供需匹配、志愿服务数据要素实时汇集,为志愿服务组织高效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依托“志愿深圳”信息系统开发微信小程序端口,不断丰富系统应用场景,对专业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志愿者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志愿深圳”信息系统累计使用人次超400万,日均访问6.2万人次,峰值超过10万人次,累计发布项目超过366万个,实现服务供需匹配超千万人次。

线上报名、线下参与,志愿服务处处可见、时时可感、人人可为。全深圳市6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94个特色志愿服务站,提供“365天不打烊”的志愿服务,浓厚的志愿文化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最美的文明底色。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年8月16日A5版(深圳特区报记者:郑思)、微信公众号“青春深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愿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