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买房,一家三口住进二手大巴

陈默 凤凰网 2024-06-28


四川女孩梁思妍曾经花了 1.5万元,从修车厂买回一辆事故车,它的车况相当惨烈——右侧的前照灯彻底凹陷,挡风玻璃只剩一个巨大的窟窿眼。她下定决心,要把这辆面包车改造为一辆露营床车


历时半年鏖战,只用了1万出头(不算自己的人工成本),一个移动小家的模样有了:有水有电,流动的星空顶,粉色的小猫印花抱枕,被褥整整齐齐。


闲暇的日子里,思妍的丈夫暨前赛车手老王一口气把它开到了两千公里开外。车里的思妍躺在床上,推开后座车门,看见外面的皑皑云海和远山。“我把床车开到4500多海拔的贡嘎雪山啦!”她开心地分享道。

 

 

四海为家的日子久了,思妍对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生活”越来越习惯,到2023年夏天,她的旅居梦想再次升级:这次,老王要把一辆全长12米的红色大巴车——一个行走在路上的“超级无敌大显眼包”,改造成24平米奶油风的两室两厅,供一家三口搬去居住。

 

此前,他们一家住在广东清远,没有买房。2024年5月下旬,当被凤凰网问及为什么不买房时,已经搬进“显眼包”入住近一个月的思妍坦然答道,“买不起”。这个回答并不严谨,因为如同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的装修魔咒一样,他们迄今耗在二手大巴上的花费,已经足够在中国三四线小城买一套两居室了。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被房子限制自由”。现在,这一家三口时常在大巴车里工作和生活,老王是驾驶员,而思妍负责在车中的开放式厨房里煮紫米饭,不到半岁的宝宝在车尾不到5平米的卧室里呼呼大睡。

 

一家人就这样连人带车,计划在未来,开过万水千山。

 

 



得知思妍变身“修车奴”,身边的朋友第一反应普遍是:惊诧。


她圆脸,扎着高高的丸子头,一直是典型的上班族,把月薪都消费在打扮上。在晒出的对比照片里,过去的思妍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深V黑色紧身礼服裙,小心翼翼走在红毯上。


自从结识了“超级抠门还懂点车”的男朋友老王,她的人生改变了走向。后来的她,时常裸脸,戴遮阳帽,牛仔裤配拖鞋,高举着一把扫帚靠在车沿,仿佛面包车里的一位王者。



2022年6月,思妍已经失业三年多。她感觉自己起了很多有意思的变化:很少化妆,一年都涂不完两支口红,用不完一瓶粉底液;别的女生谈论起名牌包的限量款,她丝毫不感兴趣,也不会感觉自卑。“女孩子除了变漂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改车。”思妍写道。

 

在和老王共同改造面包车的半年里,她变成了一个纯技术宅,琢磨着怎么买来顶篷布和光源线,如何布线安装星空顶,以此省下3000块。有时她成了挥舞着电锯的木工师傅,又有时成了水电工人,研究着如何改造压缩机才能把车载空调装进去,或是把160升的水箱妥当地塞进车里。2022年9月16日这天,她从路边捡来两块用废的皮革料,一番悉心剪裁,改造成了五斗柜的抽屉把手,为此十分骄傲。

 

尽管总有“打不完的孔,拧不完的螺丝钉,喷不完的漆”,思妍感觉自己“在变酷的路上”


 

近年来,随着房车消费在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是亚洲第一大房车市场、世界房车制造大国。2023年,中国的房车销量同比增长22.41%,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房车的主流消费群体,还是有钱有闲的退休和商务一族。

 

如今,在这些氪金玩家之外,不少预算有限、不愿把自己拴在月供上的年轻人也在努力入局,他们力图通过爆改二手车的方式——无论货车、面包车还是大巴车——实现低成本潇洒入住“房车”的游牧都市童话。

 

就在思妍每天埋头和电锯较劲的日子里,在广东佛山西樵镇,姚敏菲一家也搬进了一辆改装后的依维柯。

 

敏菲是95后,和丈夫一起经营婚纱摄影工作室。十年前,在去台山千岛湖经过一个山谷时,他们看到了路边的一辆废弃巴士。丈夫对她说,等以后有钱了,我们也买一辆这样的报废巴士改成房子,住在里面,岂不是很酷?

 

这对小夫妻看过荒野求生的电影,也看过网上很多vanlife(房车生活)的视频。“我对巴士生活的向往刻在了骨子里。”敏菲说。在国外,房车文化盛行已久,这可以溯源到14世纪吉普赛人流浪的大篷车,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美国嬉皮文化的兴起,也有很多人选择不买房,住在汽车或大巴改成的房车里。这些都让她深深种草。



真正推动敏菲和丈夫迈向vanlife这一步的,是疫情。当时婚纱摄影生意难以为继,他们开始用自己改造的车来摆摊,由此迷上了房车生活。他们认识了很多vanlife圈子里的朋友,他们中,有人在车上卖咖啡,有人卖汉堡,有人卖烧烤,有人在车顶玩音乐。慢慢的,敏菲有了自己的vanlife社群、活动品牌和传播公司。她关掉了摄影工作室,开始带着车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闪,时不时给文旅景区和商业地产等项目做社交型活动策划。

 

敏菲的丈夫是佛山本地人,公公婆婆一直鼓励他们买房。“我们手头的钱不够全款买房。如果只付首付,还要还30年贷款,我们不想做房奴。”她说。

 

公公婆婆的经济也并不宽裕,他们不想动用老人的存款,干脆住进车里。这辆依维柯长4米,宽2.2米,买车花了7万,改装花了5万。他们把车停在公公婆婆楼下,白天在老人家里吃饭,晚上和儿子回车里睡觉。

 

这一住,就是两年多。




2023年年中,发现自己怀孕的那一刻,思妍决定把“刚需房”升级为“改善房”——换掉那辆刚爆改不到一年的露营床车,去改造另一辆更大更宽敞的“宝宝巴士”,“这样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带着宝宝一起工作和生活”。

 

新的“毛坯房”很快找到:一辆高3.82米、长达12米的二手大巴车。它的前身并不是一辆普通的载客巴士,而是特殊的“专项作业车”。

 

2009年就进入房车改装行业的牛振华表示,除了直接从大巴厂家购买底盘改装的大巴房车外,这种专项作业车是工信部批准的可改装大巴房车的主要来源。剧组用的明星化妆车、疫情后淘汰的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车,都属于此列。

 

买这种二手巴士,也是一种“捡漏”。牛振华表示,核酸车的新车可能要卖40万,二手车20万就能买到,改装费另计。他曾帮一个广告公司把一辆二手大巴改装成了三四个员工的办公兼休息区。如果直接买剧组用的明星化妆车,11米长的车可能要花上百万,但是买二手专项作业车改装,全部可能只要40余万。

 

思妍家淘到的这辆大巴,之前是传媒公司的广告展示车,使用了10年,距离2042年4月1日的强制报废期,还有将近20年的使用寿命。只要拥有B2驾驶证,就可以正常上路。


 

面对这辆锈迹斑斑的“纯狱风”大巴,宝妈思妍做了详细的规划,要把这24个平方的车内空间,改成两室两厅的奶油风温馨小家:两个卧室、一间电竞房、一个会客厅外加开放式厨房、一个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以此满足2到6个人的居住需求。

 

由于思妍尚在孕期,大巴的改装是丈夫老王主导的,从2023年8月一直改到2024年4月,历时半年多。改装这辆车花去思妍全家的积蓄,不过这仍算得上具备极致性价比——如果要在市面上买一辆崭新的同类房车,得是100万起步了。


 

2024年初,习惯了住在依维柯里的敏菲一家,也萌生了改善“居所”的想法。


当时她在佛山西樵镇开设了一个汽车营地,营地有15亩,分露营区、游乐区等区域,许多玩vanlife的摊主也把车停在里面,好几个人睡在车里。于是2024年3月,当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花6万余元买到一辆报废大巴后,敏菲又花了2万多元拖车费,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把这辆车拖到了自己所在的广东佛山。


 

她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大巴改造了80%,花掉了12万改装费。按2024年5月佛山的房价均价16879元计算,这辆无法上路的大巴的改装费,相当于当地一套80平房子的15%首付。


思妍的大巴新居雏形初具的时候,已经快过年了。尽管卧室不到5平米,考虑到长远的舒适性,老王还是想法设法在这方寸之地安装了新风系统和空调,还有采暖系统。思妍一家准备好年货,在上车的位置铺上蜡笔小新一家四口的迎春地毯,在大巴里庆祝了龙年到来。 

大年初二那天,思妍在小红书上感叹:“小时候梦想有一辆车可以环游世界,如今31岁把这个梦想实现在我崽身上了!”





住在这辆自己改装的大巴房车里,早晨七八点,思妍和丈夫会被四个多月的儿子吵醒。接下来,思妍开始给儿子换尿片,洗漱,做一家人的早餐,丈夫下车给房车充电、加水。

 

忙完这些后,思妍就开始在大巴房车上从事自己的诸多副业之一——拍摄房车生活视频,剪辑后发布。

 

这辆大巴房车堪称旗舰级别,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燃气灶、电煮锅、大冰箱,甚至有洗碗机和洗烘机,以及两台分别是1.5P和1P的家用空调。大巴车顶铺设了8块太阳能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一天能发10度电。

 

此外,大巴里有移动Wi-Fi,有2米高的大衣柜。车里还有一个主卧、一个儿童房,沙发也可以变成床。


 

不久前的4月26日,赶在五一之前,思妍家第一次利用“房车”开启了长途旅行。他们从广东出发,途径广西、云南,跨越两千多公里,回到了思妍的老家大凉山,一路都是高速路旁快速后退的绿色田野和山脉。

 

这一途思妍睡在“卧室”,有时早上醒来,不知道停在哪个服务区。

 

无论在哪里,这辆车都是明星,好奇的围观者纷纷申请上车参观。“很多人都感叹,这不就是把家开过来了?”思妍说。


 

在西昌时,老王曾把车停靠在一个车站,有两个路人以为这是去省会的大巴车,凑上来问:“去成都多少钱?”

 

当然,住在大巴房车里的体验也并非完美。大家都在同一条动线走来走去,地很容易脏,思妍有些洁癖,一天要把地擦三遍。车上不能装小摆件,以免行进中一个急刹车,物件全碎了。有时下雨天车里哐当滴水,只好拿儿子的纸尿裤挡挡。

 

还有噪音——大巴两侧都是玻璃,隔音效果不佳。思妍因此一般不会把车停在路边,都停在营地。“停在营地时,有知了声、风声,宝宝会睡得很舒服。但如果停在路边,可能会有点吵。”



据路程网和房车行的统计,房车用户的几大痛点还包括:停车焦虑和水电焦虑。这些思妍也不能幸免。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找不到地方排生活污水,思妍只好穿着睡衣下车,去服务区里上厕所。

 

“最大的缺点是不好找停车位。”思妍说。地下停车场大巴房车是进不去的,而国内的房车营地又不多。很多时候,他们的房车只能停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跟货车停在一起。有的时候,他们的房车会停在景区的停车场,那里一般都有大巴停车区。

 

但这样一来,天气不好时,用电又成了问题。他们会把大巴停在路边,跟街边小店买电。他们家有一辆特斯拉的代步车,有时候不得已会把特斯拉作为“移动电池”,让它去充电桩充电,回来再补充给大巴。

 

此外,大巴房车的油耗高,开起来成本不低。

 

按照国内规定,大型运营客车在凌晨2点到5点不能在国道行驶。“目前国内的改装大巴房车还很少,交警未必了解,所以它们可能会被拦下来。”一位00后房车改装者说。


“如果不是热爱,真的很难坚持。”曾经花了一周才清理完报废大巴垃圾的敏菲说。




为了一家人一起过vanlife 生活,敏菲特意给5岁的儿子转了学,把他转到距自己露营地最近的一个幼儿园。

 

她问过一些朋友是否愿意选择自己这样的生活,绝大部分人回答:不愿意。

 

我们用绝大部分人买房子的首付,实现了我们想要的生活。住在大巴上更有意思,更有性价比,而且可以活得更轻松、惬意一些。”敏菲说,自己身边的很多年轻人月薪在3500-5000元之间,很多人还面临裁员压力,买房子、供房子对他们来说很吃力。而她的摊主朋友中,除了早年买房的之外,如今都是跟父母同住。

 

就在几年前,思妍老家的朋友跟她聊天,内容还是自己买了多少套房,装修花了多少,房价涨了多少。

 

而现在,话题变成了——房子降价了,卖不出去了,自己亏了多少。

 

“他们的大部分话题,都跟房子有关。”思妍说。

 

她不太想参与这样的话题。她觉得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喜欢被束缚,不想过跟别人一样的生活。“我想到处看世界,改这个大巴,我们哪里都能去。”她觉得,带着宝宝探索世界,很有意义。


 

大巴房车还给她带来了商机。因为拍摄大巴房车生活,她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关注,吸引了很多十几岁到三十来岁的年轻粉丝。有粉丝告诉她,自己想起童年时代看过一个动画片,一家人住在一个大巴改的房车上,开在非洲原野上看尽各种动物,“你们把这些变成现实了”

 

现在思妍会在视频中带货。她给自己的定位是 “一个房车上的家居博主”。靠着这个副业,她的收入已经可以覆盖全家大部分生活费用。

 

她的另一个副业,是销售房车用品——她设计过一款房车用吊包,视频发布后,很多网友好奇询问。她索性自己画好设计图,请厂家生产,然后在粉丝群里销售。

 

“这个社会变化太大,计划赶不上变化。”当被问到未来的打算时,她说。她只知道自己最近的计划——开着大巴房车去成都和重庆。

 

她算了一下,自己的大巴房车还能开19年,等到儿子18岁上大学,大巴就会报废。那时候,她就找个地方停车,继续住在里面。

 

最近,思妍的婆婆也加入了他们的房车之家,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四口。

 

敏菲喜欢煮美食,但过去的依维柯太矮,在里面做饭无法伸直腰,此外,在依维柯里睡觉,需要把桌子放下变成床,起床时又要恢复原样,有了大巴房车,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她还有了一个宽敞的办公桌,可以在上面办公、画画。到了晚饭时间,一家人经常在巴士房车上做饭、看电影。


 

她的丈夫在巴士外侧做了一个精酿打酒区,有朋友到访时,客人可以喝上一杯精酿啤酒。下雨的时候,商家们没有生意可做,大家也会围在一起涮火锅,玩音乐。营地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虽然蚊虫很多,但她觉得,住在这里,比住在城市的楼房里有意思多了。

 

但现在,敏菲迎来了苦恼:政府打算提前收回汽车营地的土地,将这里改建成停车场。她得再去找一个地方停放大巴房车。

 

她想,不然以后全家就在国内每个喜欢的地方住一两年吧,比如丽江。可以把巴士房车拖过去,找地方停放,“就一直是在路上的感觉”。

 

她看过很多房车博主的视频,其中两个人深刻影响过她。其中一个博主叫“房车日记”,他和妻子都是摄影师,两人开着自己改装的车环游中国,在微博上,他的粉丝数已经达到百万。另一个博主叫“自由公路”,2016年,他开着自己用中巴改装的一台集移动咖啡吧、三明治吧和旅居车一体的房车,穿越欧亚大陆,从中国一路开到了冰岛。

 

“两点一线、上下班回家的生活,我觉得没有意义。人生在世,挣到的钱最后带不走,养大的孩子可能没法一直陪在你身边,只有在路上遇到的人、故事和风景,才是你这一辈子能够真正拥有的东西。”敏菲说,“在你老了闭上眼回忆人生每一幕时,你会想到这些。”



她想在未来换一辆能上路的巴士房车,带着孩子从中国穿越欧亚大陆,一直慢悠悠开到冰岛。

 

“生活有太多种选择,不一定非得‘赶路’,非得苟延残喘地活着。”现年29岁的敏菲说。

 

她很庆幸自己在20多岁时,做了80岁想起来仍然会笑的事情。






作者 陈默 | 编辑 周褶褶

排版 魏蔚 凤凰网原创欢迎新闻线索和读者意见来信请寄:zhouhl@ifeng.com


商务合作/转载请留言我们

Business cooperation please leave us a messag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